当前,文化经济已经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驱动力量。随着世界经济从工业经济时代向后工业时代过渡,生产的要素已经从过去的以自然资源为主,转化为以文化、信息、科技等要素为主。文化与经济渗透融合的范围、深度和效果,直接影响产出的效率和竞争力。文化经济迅速发展、扩张,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最为活跃的力量,甚至对经济发展全局都具有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清华大学党委党委、副校长、文化经济研究院管委会主任杨斌教授)
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管委会主任杨斌教授在去年10月研究院成立仪式上表示,进入新世纪以来,新技术的商业化以及新的经济周期正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成为推动文化发展、带来文化冲突、激化文化变革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作为重要的经济分支,文化相关产业也在整体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高的比重和地位。与此同时,伴随全球加速从传统互联网时代迈向万物互联和人工智能时代,无论文学艺术、娱乐休闲、新闻出版、电影电视、教育体育、广告传媒等一般意义上的“文化产业”,还是更加广泛的、所有以文化要素作为创新原动力的其他产业,都将面临新的挑战、迎接新的机遇。
杨斌副校长认为,在这样的节点上,以经济学、管理学方法进行的文化经济研究,能够为文化产业自身进化和整体经济的“文化升级”带来全新视角与思路,也将为各领域企业在“文化经济”新时代的发展提供重要工具与战略指引。杨斌副校长指出,文化活动已经在逐步走向产业化和企业化,更需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文化进行研究。同时,杨斌副校长首次提出,人文精神也可以创造红利。
作为文化经济研究的首份成果,4月15日,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课题组发布题为《构建推动国家发展与文化复兴的文化经济学》的研究报告,指出在文化经济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的时代背景下,构建切合时代需要的文化经济学学科已经刻不容缓。文化经济学作为跨越文化与经济的新兴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文化经济——文化和经济相互融合的新形态;研究任务是通过支持文化经济健康成长,推动新时代的国家发展与文化复兴;研究基础既包括对文化经济现象背后社会关系的探讨,对文化经济运行规律的分析,也包括对文化和经济交互作用的研究;研究框架则是“分工-交换”视角下由文化商品、文化资本、文化企业、文化产业、文化政策、经济文化等六个核心要素构成的概念体系。
(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杰教授)
报告全文共3万余字,提出了文化经济研究的方向、框架和主要任务。报告认为文化经济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课题组负责人魏杰教授表示,文化经济已经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驱动力量。文化经济迅速发展、扩张,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最为活跃的部分,甚至对经济发展全局都具有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以美国来说,已经形成以电影、电视、报纸、艺术、娱乐、体育为核心的强大文化产业群,IIPA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核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直超过6%,如果计算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则会占据美国GDP的11%以上,其他发达国家也出现类似趋势。
魏杰教授在《构建推动国家发展与文化复兴的文化经济学》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文化经济地位正日益凸显。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04年的2.15%提高到2016年的4.14%,文化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部分。从中长期来看,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文化经济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第一,从供给要素看,未来发展将更加依赖文化与其他经济要素的融合,以此提高生产效率和实现产出增长;第二,从需求层面看,随着发展水平的提升,文化消费还将出现爆发式增长;第三,从国外经验看,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远低于发达国家,文化经济还有广阔发展空间;第四,从文化资源看,我国拥有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孕育的优秀中华文化,又有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经济还有很大开发潜力。未来我国文化经济有望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魏杰教授认为,文化经济是获取文化话语权、实现文化复兴的基本途径。在现代条件下,文化传播以文化经济作为主要载体,相应地,文化经济成为获取文化话语权的基本途径。在古代和近代社会,文化的传播和文化话语权的建立往往依托武力征服、传教士传道等方式,而在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如果继续使用这些野蛮和过时的方式,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在现代社会,文化传播高度依赖文化经济,无论是文化本身成为商品,还是文化寓于某些商品之中,都成为其本国文化的载体,通过平等互利的贸易往来,自然而然地实现文化传播的效果。一个国家的文化经济越发达,文化传播力就越强,从而悄然建立起文化的话语权,直至拥有文化的主导力和支配力。我国文化经济虽然已获得超常规发展,但与获取文化话语权、实现文化复兴这个战略任务相比仍然不足。必须意识到,获取文化话语权已经不能靠灌输和说教,只能靠文化经济的传播和辐射。应当通过文化经济的发展,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强大的国家经济紧密结合,将文化加工成为具体有形、易于传播的产品,同时给每一件商品都打上中国文化的鲜明记号。借助文化经济的兴盛繁荣,不仅可以牢牢掌握国内文化主阵地,而且可以推动中国文化向全世界传播扩散。在这一过程中,我国文化软实力将得到根本提高,文化自信得以坚定确立,文化复兴也将从梦想变为现实。
对于当前文化经济研究的紧迫性,魏杰教授表示,在文化经济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的时代背景下,构建切合时代需要的文化经济学学科已经刻不容缓。随着文化和经济领域各自分工-交换体系的融合演进,文化产品转变为“为交换而生产”的文化商品,成为文化经济的载体,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矛盾也构成文化经济的基本矛盾。文化商品背后的社会关系构成文化资本,以不同资本形态在不同行业间转化,为文化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文化企业是文化资本的生产组织,与物质产品企业相比,因市场需求和生产特征差异,组织结构也有其特殊性。文化资本的“运动”形成文化产业,既表现为单个产业中,文化商品从创意、制作、传播到消费的再生产过程;也表现为分工体系中,不同产业间纵向与横向的关联。文化政策是政府对文化经济的干预和影响,包括支持文化市场、文化产业与文化企业的发展,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经济发展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经济文化则是对物质生产具有直接调节作用的文化形态,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在人类发展不同阶段,物质生产需要不同的经济文化相调节。对于这些具体问题的研究,将产生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支持中国文化经济康成长,助力国家发展与文化复兴。
当天,由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发起的“中国文化经济50人论坛”也在发布会现场成立,北京师范大学校学术委员会李晓西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中国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主任连辑,文化人士周华生先生等成为“中国文化经济50人论坛”首批成员,并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连辑院长作为代表发言。
本次发布会由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薛镭教授主持,并由文化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李飞教授做总结陈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