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经济学家    部委学者

公众号

公众号

手机网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热门

专家观点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家观点 >> 查看详情

宁向东:领导要转变观念 将英雄史观和群众史观相结合

浏览次数:605次      更新时间:2022-11-26 21:54:16

来源: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11月30日消息,2019中国人力资本国际管理论坛于11月30日在广州举办,刘世锦、樊纲、张维迎、宁向东、拉姆查兰等国内外重量级经济学家、教授、管理咨询大师出席现场并进行主题演讲。

清华大学教授宁向东表示,领导们可能需要去转变自己关于领导的观念,换句话说,英雄史观的领导力,我个人觉得可能要放在1.0的版本,2.0的版本应该是一个英雄史观和群众史观相结合的领导力的范式。

领导者一定要除了懂得自己所谓的那点领导力,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形成内驱力,如何形成协同,基于信任的合作。要确保下面的人是真正能够胜任的人,这些认不是对你忠诚,对你表态如何效忠,不是我们领导力讲的庸俗的东西,而是他真的是有能力做这件事。

他认为领导力的下一步发展,要超越1.0的发展。就是要联系群众,要按照群众的需要。成功的变革里面的领导力,骨子里保持两个平衡。第一个就是领导者要注意变革和秩序,要善于在变革中保持秩序,在保持秩序的过程中激发变革。第二个,在当下,领导者一定要在不确定的环境下,追求个人意志和成员共识之间的平衡。


以下部分演讲实录:

我想讲一个观念,就是领导们可能需要去转变自己关于领导的观念,换句话说,英雄史观的领导力,我个人觉得可能要放在1.0的版本,2.0的版本应该是一个英雄史观和群众史观相结合的领导力的范式,这是第一个要讲的话题。第二个是为什么会是这样。第三个,领导在这个过程中怎么做。

坦率来讲,很多领导觉得自己能够把团队带出来,他归功于自己的领导力,所以希望他的领导力可以复制。就像刚才张老师说的,实际上,我个人认为,现在对于领导力的观察,以及基于这些观察所得出来的结论,具有极强的幸存者偏误。同样做法的人没有成功,没有进入到研究对象,而我们研究的人通常是剩下来活着的,光芒四射的。有的时候讲塑造愿景,我有时候料听问貌似聪明的企业家朋友,你的愿景是什么。都是很虚的,很难描述,因为在一个变革的环境中,愿景是不确定的,愿景是历时而变的。往往事后总结的人,能够画出一个很清晰的愿景,事前其实是画不出的。塑造愿景这件事,是远超很多人的能力的。

第二个领导不断升高的过程,就是逐渐脱离群众的过程,当你的公关部,应该是对着外界进行宣传的时候,把精力放在如何让你听到想听的话的时候,其实就已经脱离了群众。你位置越来越高,你脱离群众的程度越大,你越不了解你的市场,越不了解你的客户,越不了解你的团队。这种情况下,发动变革怎么可能取得成功。

第三个,极重要的一件事情,领导者常常是最不爱学习的。我前两天参加一个会,没多久第一排走空了,第二排也空了,他认为他自己不需要学习。他觉得,他早年的成功,是因为他的超常的聪明,和他的勤奋努力,市场睿智。其实说到底,到了我这个年纪,总结很多同龄人,甚至是我们的长辈,你最后的成功,70%是归结于运气,你只不过是运气好一点。所以,误把运气当成能力,由此形成了英雄史观,弥漫在领导力的培训中,而且自己不听,愿意让底下的人听。领导力的课又最容易讲故事,所以效果又比较好。于是大家最后都沉浸在一种英雄史观里面,我把这个叫做1.0。

我认为下面应该是2.0,这是基于一个案例,我不详细说,一个迷恋英雄式领导的管理者,最后让自己的企业,几个月出现巨大的反弹。我们知道,领导力的来源其实是来自于很多的著名的学者。这几位都是哈佛商学院的教授,领导力非常重要的分支的创始者。比如这个人,他是很明确的提出来,领导和管理的区分。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挺危险的事,当领导和管理明显作为一个二元区分的时候,领导其实研究也好,应用也好,已经缺乏管理学多年来对于组织,对于行为的这样的一些研究、认知的基础。

梅尔和诺尔走的更远,有一本书,在大陆没有太多的普及,他们统计了3000位在20世纪最伟大的美国企业家,他分成三类,第一类就是改创业者,第二类叫管理者,第三类改领袖者。领导者就是发动变革的人他走的更远,他认为这些企业成功是因为领导者具备情境智能。这个语境,其实直接导致1.0,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我刚才说的是现象,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1.0时代要终结。其实我们看领导者所做的事,并不是直接导致组织的效能的,而通过所有的组织成员,发生了这样一个里边很复杂的组织反应,最后由组织成员跟组织的灵活性适配起来。

张维迎老师是大经济学家,经济学我的理解如果不错,三件事最重要。如果不对,可以再教育我。第一资源,第二激励,第三协调。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首先你要知道这是一个资源。所以刚才包括人力资源,要是一个资源,人什么情况下才能成为一个资源,首先要有胜任力,包括能力和态度。当有了这种胜任力的资源,或者人力资源,能够被组织的领导者掌握的时候,领导者其实需要做的是另外两件事,就是把这个资源配置到他合适的地方,减少错配。如何配置,我个人觉得,无非是两条,还是经济学的基本道理,一个就是要保有资源足够的激励。

第二个就是让资源协调起来。经济学讨论市场激励的时候,价格是一个协调机制。但是在组织里面不那么简化,组织里面我认为有两个东西很重要,是很源头的。一个就是目标认同,当组织的目标和个人的目标有了一定的认同的时候,这个时候激励就产生了。

除了金钱、物质激励之外,最重要的激励,特别是现在90后,年轻的员工,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产生内驱力,而不是简简单单的温饱。另外一个,就是要产生协调。协调传统的理论比较多的是放在这里,组织要有灵活性,要有必要的程序,要有制度安排,要有好的流程等等,甚至要有冗员,要有容错。还有一条,组织里面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这个信任我们讲,我们在任何组织,都是产生了纵向的信任和横向的信任,这个组织才是有活力的,有内驱力的组织,才能可能产生基于内心的协同,而不是强行要求的协同。当领导者发生变革的时候,是不是让你的下属对你有足够的信心,以及对组织愿景有足够的信任。因为员工对领导者有了信任,更容易建立起横向的,非正式的持久的信任。而这种信任,如果一旦和组织结合起来,真正产生出来的,就是协调。所以回过来三条,领导者一定要除了懂得自己所谓的那点领导力,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形成内驱力,如何形成协同,基于信任的合作。

我们现在很多的组织,变成了讲情感的组织,任人唯亲,而非任人唯贤。很多人不胜任,不仅是态度,而且阳奉阴违,最重要的是能力不胜任。最后导致所有叫领导的过程都没有办法发生。

我认为领导力的下一步发展,要超越1.0的发展。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伯恩斯的《领袖论》。这本书里面在它的扉页有三个人的话,一个人是几百年前的意大利的思想家,麻吉亚伟里(音),讲到意大利的统一,意大利最后确实是按照这个理论实现的统一。第二个是罗斯福。第三个是扉页上的一段话,来自我们的毛主席。我特意打在这里,就是要联系群众,要按照群众的需要,这里是两个原则,一个是群众实际上的需要,而不是我们脑子里幻想出来的需要,一条是群众自愿的需要,由群众自己下决心,而不是我们代替群众下决心,我们应该深刻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力到柴米油盐的问题。而使他们从这件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的更高的任务,这就是领导艺术的基本方法。

前段时间,我有一位朋友,到年龄退休,我送的一本书就是《毛泽东文集八卷》,这段话跟我今天要讲的东西也是融合在一起的,拜托你的英雄史观,要给予群众史观,运用你的英雄史观,这有可能是领导力2.0时代的方向。

我认为,成功的变革里面的领导力,骨子里保持两个平衡。第一个就是领导者要注意变革和秩序,要善于在变革中保持秩序,在保持秩序的过程中激发变革。当秩序稳定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具有一种相对稳定的心态,谁不愿意在一个安稳的环境下生活和工作。当变革很剧烈的时候,秩序被打破了以后,于是就会导致人失去安全感。所以我有一个观念,最好的变革就是不变,就是温水煮青蛙,往往被我们描述用来坏变革。其实企业每天都在经历好的变革,好的变革同样可以采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看上去什么都没有变,但是一年两年三年之后全都变了。成功的变革里面的领导力,骨子里保持两个平衡。

第二个,在当下,领导者一定要在不确定的环境下,追求个人意志和成员共识之间的平衡。因为很多时候,你情境智能再高,都没有办法有清晰的愿景,于是你没有办法传递出这个愿景,形成一个组织的共识。而且很多时候,在一线战斗的那些人像任总说的,听到一线炮火的人,他们对于组织该怎么做,他们有他们的愿景,他们的愿景和你的愿景不一致的时候,这个时候组织很难达成共识和信任,于是要想办法凝聚更多的共识,在共识中塑造愿景。领导者的第二个任务,就是在愿景和共识之间,形成一个动态的平衡。

一是在秩序和变革中寻求平衡,第二就是在愿景和共识上寻求平衡。而这两个平衡达到的前提,就是一定要摆脱英雄史观的领导力,建立一个眼有组织成员和行为的新型的组织领导力。而这样的前提就是我们的领导需要认真学习组织行为的东西,学习一点管理性学,甚至一些经济学,这是一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