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上有句名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诚然,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长辈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孩子身上烙下坚实的印记,而对于这一切,被誉为"诗词才子"的康震一定体会最深。
一代才子令人羡
2008年的9月,央视特别栏目《百家讲坛》出现了一位陌生的面孔,他就是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的康震老师,随后在各大央视或地方台举办的文化类节目都能看见他的身影。
4年前,央视一档《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火遍全国各地,作为嘉宾评委,这位"宝藏男神"再也掩盖不了他的光芒了。
康震主要研究古代文学、中国古代诗词、散文等,在节目上,他举止文雅,声音高亢有力,对各朝各代的诗词信口拈来,解释诗词典故也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诵读诗词的他身上宛若光彩熠熠,可以说赢得不少观众的崇拜,他也因此被粉丝亲切地称为"诗词才子"。
不管在有关康震的采访还是他自己的随笔中,在回顾自己人生经历的时候,康震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他的爷爷。
他觉得他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他们家追求文化知识的家风,更离不开他的爷爷,是爷爷培养了父辈,父辈又继承了爷爷的良好品质,进而才有他们这一辈人还算不错的今天,他一直认为爷爷是他们这个书香家庭的引路人。
文盲爷爷奠基础
或许谁也不会谁想到能被"才子"康震给予这么多肯定的爷爷其实是一个"文盲"。
康震的爷爷出生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那个时候康家家境贫困,根本没有经济条件让孩子上学,康震的爷爷很小的时候就给邻村的一户王姓大家放羊,那个时候王家正好办冬学,康震的爷爷就偷偷躲在窗户下听课,这也是他最早的知识启蒙。
也正是那时,康家爷爷认识到教育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他深刻体会到没有文化的人很难有大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康震的爷爷被推选为村里的村长,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村子办学校,他希望自己的后代和村子里的孩子都能不在文化上吃亏。
在康爷爷的多方奔走之下,1950年,村子里的第一所民办小学正式成立了,康爷爷担任学校校长,他积极筹备资金,修建校舍、置办桌椅,还不辞辛苦花重金从汉中请来一位优秀的教师。
刚刚成立的小学不仅条件差,而且学生质量也不好,教师流失非常严重,为了留住老师,康爷爷可以说是既出钱又出力。
他请人在村子里给老师单独开了一孔新窑洞,每年冬季的时候,他早早将窑洞烧暖和,到了春节的时候,还提前给老师备好羊肉、白菜和馍馍,每年开学或者放假,他都会请人用毛驴驮着行李接送老师,平时还三五不时请老师去他家吃饭,就这样,康爷爷用满满的诚心留下了一位位老师。
彼时的康家有7个孩子,尽管条件也不富裕,但康爷爷坚决要求自己的7个孩子无论男女都要读书,为了攒够7个孩子上学的费用,康爷爷农忙时在家辛苦劳作,农闲时就用小推车去陕北运粮、拉炭,山路又长又崎岖,常常一趟走下来,棉衣都被汗水浸透了。
但就这样,他硬是没让一个孩子辍学。康震的父亲康双成是家里的长子,也是最被父亲给予厚望的一个,原本在父亲的设想中,大儿子能好好读书,有了文化以后能成为一名店铺掌柜就行了。
事实上因为家里实在太穷了,康双成只上过两年冬学,其余基本都是半耕半读,1950年,也就是50年代的考试中,康震的父亲成功考上了绥德师范学校,成为家里第一位大学生,也成为康爷爷最渴望的"文化人"。
良好家风代代传
康父上了大学以后,他时刻谨记父亲临行时的嘱托,从来不放松半刻学习的机会,还将奖学金省下来留给弟弟妹妹读书,好减轻父亲的压力,就这样,康父一点点积累知识,提升学历,最终成为高校的一名教授。
除了大哥康双成学有所成,康家的其他几个子女也成绩斐然,后来有的成为国家干部、有的成为名校教授、还有的成为部队领导,总之各个都在祖国的各行各业发光发热。
虽然康震的爷爷没有上过一天学,甚至大字都不识几个,但是他非常重视后代子孙的学习,注重对他们的文化培养,除了7个子女,他尊师重教的品质还影响到了孙辈,尤其是康震。
在一档节目中,康震曾回忆了一件小事,他记得他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写了一篇作文,作文记述了他和爷爷之间的一件小事,作文获得了老师的高度评价,回到家后,康震把作文念给爷爷听,还表示获得了老师的表扬,康爷爷十分高兴,连连夸赞康震,康震说爷爷对于热爱学习的孩子从来不吝于夸赞。
也正是在爷爷的激励下,康震从小到大学习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也是在父亲、伯伯等人的影响下,他一步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在陕西师范大学读研时才能成为诗词大家霍松林教授的得意门生。
家风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在康震身上就可以窥见一斑。
虽然康爷爷是一个文盲,但是他重视教育,清楚地知道文化对于一个人的意义有多大,哪怕在一开始,他并没有要求自己的子女们一定要出人头地,只是简单地希望后代们不要吃了没有文化的亏。
可以说,康家能成为一个世人口中的书香家庭都离不开康爷爷的步步引导,正是有了他的坚持,才有康家人的现在,这良好的家风甚至让未来的康家人受益无穷。
李苦禅曾说过"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21世纪是知识竞争的时代,没有知识储备、没有文化积累在当今社会是寸步难行。也许学习不会给你带来现实的利益,但从长远看,知识给你带来的利益将会使你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