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由民革中央、政协广东省委员会主办的2021中国实体经济论坛在广东佛山举行,主题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出席并演讲。
范恒山表示,最近无论是中央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好,还是刚刚闭幕的两会也好,都强调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实体经济现在面临什么样的状况呢?范恒山认为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叫做形势正在好转、进展还不显著、前路任重道远。可以说正处一个关键时期,关键在哪儿呢?大家都在呼吁都在推动,但是我们的问题也很多,这个问题不仅在于由于长时间的依赖外部,产业发展在总体上看还处于中低端,支撑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短缺,受制于人,或者说支持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技术基础还比较薄弱。由于长时间受高利润的虚拟经济的影响和驱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思想环境已经难以回归初始。想想我们在过去勒紧裤带搞制造业的时候,那时候很多东西实际上是走在前面,现在被人家卡脖子的东西,比如半导体产业、芯片光刻技术等等,在60-70年代我们并不差,比美国稍稍差一点,跟日本差不多,大大领先于韩国,今天这个状况完全改变了。
由于这么一些变化我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思想氛围,包括社会的这个氛围,也很难回归到初始了,导致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很难建立。但是实体经济发展可谓困难重重,我们的制造业明显是不强,这个时候的比重不应该下降,这个下降是不正常的,为什么下降它不正常?不正常在哪里,因为今天发展实体经济实实在在面临很多困难。对此,范恒山指出以下几点。
第一个负担重,或者说成本高。对于有些虚拟经济而言,一台电脑,一只公文包就行了,普通商品生产的实体经济企业,厂房、设备、网络等等都需要一应俱全。对虚拟经济而言,很容易规避某些成本的增长,比如说统计的增长,有些数据经济不靠谱的,你再怎么增长和我没有关系。但是实体经济不行。杭州地价甚至某些制度的成本偏离虚拟经济,有的都可以规避实体经济不行。对虚拟经济而言,风险很容易掉头,但是实体经济有时候左右为难这是第一个困难。
第二个干扰多,跟虚拟经济不一样的,当然不是说实体经济都没有实在的存在现象。但是实体经济无论企业大小,都必须以实体形态存在,这就树起了一个目标,受到各个方面的关注,这种关注又很容易带来对实体经济的干扰,尤其当企业做得稍微有点模样的时候,实体企业,当你困难的时候,当你举步维艰的时候,有些单位会避之不急,当你有一些成效的时候,特别当你有盈利的时候,这时候各方面就来了,税收的来了,要捐赠的来了,要开会的来了,这就导致了很多正常和不正常的打法。
第三个困难是竞争强,实体经济实体企业不能够迂回款之,企业之间都是产品对产品,硬碰硬,产品低端状态的时候,竞争非常激烈,而当产品处于高端的时候,这个时候竞争不仅来自于国内,而且来自于国际,甚至不仅涉及到经济,还涉及到政治。所以今后发展面临的压力和竞争越来越大,这是第三点。
第四点是创新难,我们现在比较创新,但是创新谈何容易?实体经济需要实实在在的技术做支撑,研发一项新的技术,不仅要有人,还要有钱,有时甚至会在这个过程中导致人财两空,所以一旦研发出来以后,如果市场环境不好,知识产权保护不好,马上变成打水飘。这是导致我们很多创新难以推进外在的原因。
最后就是获利少,由于上述谈到的这些原因再加上实体经济的生产、销售,社会的感知度高,市场的透明度高,所以它的总体利益是比较薄的,再加上成本又高,所以它是所得微乎极微。
范恒山指出,要化解实体经济发展的困难,有一些具体的招式来解决这些问题,下面六个方面比较重要。
第一个方面还是要坚持或者始终把发展实体经济放在突出重要位置上,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在方向上必须相当明确,在意识上必须十分坚定,在路径应该非常扎实。不能说空话,所以这是第一条要高度重视,意志坚定,一以贯之,不摇摆不变化。
第二个要发展实体经济的产业指导,什么意思呢?要对每一个产业要做细分,做深入的梳理,因为实体经济涉及到方方面面,所以我们应当基于当前和长远,重点与一般,市场与政府,国有和民营,短板与长半,难与易、急与缓等等不同的视觉来细化产业发展的指南,要制定每一个细分产业发展推进的方案。
第三点是要全面建设倾斜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现在似乎有第一不全面,第二步协调,第三不稳定。所以我们要根据细化的产业分配,抓住重点,全方位形成政策支持体系,使这些政策能够同向发力,协调联动,围绕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成本,激发实体经济企业的活力,来形成激活效应,形成实质性的能力。这里面有这么几个要点,第一,它必须是全面的,财政、金融、土地、区域、产业、创新等等,它要全方位的,不是某几个政策。第二是它必须体现优惠性区别这个硬要求,一听说是实体经济,一听说是先进制造业,那就得优惠。第三个是它要落实在具体的项目上,就是实施清单化的项目化的管理。第四个它必须是稳定的,不是临时的,今年开了这个会,说对某个企业降税,明天又加急扣取,不能这样,应该是一整套的优惠政策,比较公平地,比较稳定的,让所有实体经济企业都知晓,不可持续性会导致很多问题。最后一点,还要建立政策的跟踪机制,现在文件下发的多,地区有些还有跟踪不够的问题,这个政策下去以后有什么成效,有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缺乏跟踪机制。所以第三点,要全面建立倾斜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这几点很重要。
第四个方面,要构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强调有力的支撑体系。实体经济没有一定的支撑不行,所以我说最重要的是四个支撑,第一个支撑,叫基础支撑。什么是基础?还是我们的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是我们的基础软件,我们的基础工艺,我们的基础材料,我们的基础产业技术支撑这些基本的东西支撑,这个问题不解决,实体经济也好,制造业也好都难以谈及,还有关键核心技术,重要的基础性的产品制造非常重要。
第二个,我们的体制要支撑,体制要围绕统一开放、围绕公平公正,围绕法治信用这三个词走,要破除一切障碍要素和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贯通的各种形式的障碍,让市场活起来,连起来。要依法平等保护所有资产主体的权益,使他们平等发展、公平竞争。我们要解决政府行为和市场持续不规范的问题,全面构建社会信用体系。
第三个支撑叫平台支撑,就是我们要跟这些实体经济的企业提供共性的技术平台,像工业互联网的共享平台等等,有些实体经济没有这个能力,所以我们的大企业,政府部门就要推动这些东西,要实现共建共享。
第四个是人才支撑,万事人为本,实体经济尤其是先进制造业没有人啥都干不成,需要集聚人才,集聚之后还要让他们的能量发挥出来,让他们为实体经济为制造业发展作贡献。
第五个方面,要促进关键性实体经济的引领发展。政府要推动各个有实力、有潜力的机构,这样的组织来搭建实体经济发展的示范平台,无论是体现实体经济发展的方向,投资发展的重点,探索发展路径,都需要引领。所以今天讲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府的推动引领示范非常重要。
最后一点,还要建立健全统计评估体系,要精准划分、精细统计、精确评估各类实体经济发展的状况,定期发布中国实体经济。现在我们也有这个报告,细分细化,细化到链条,细化到环节来进行精准的报告,来及时地评估我们的进展,特别是发展存在的问题,采取正确的措施,把它解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