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梅文见习记者周南北京报道。
如何平衡公益与私德?在第三次分配的背景下,公益人应该如何定位自己,勇敢站出来?企业应该如何做公益?如何实现商业开发与公益创新的同频共振?
近日,在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中欧校友会联合主办的“2021首届中欧校友公益年会”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终身名誉教授许小年认为,公益是利他与利己的统一,是一种道德善行。“我们做慈善,除了捐了多少钱,种了多少树,每年资助多少孩子上学,更重要的是问问自己,我做慈善是为了满足外界的期望,还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冲动。我做慈善是因为别人感恩和快乐,还是通过自省达到内心的平静。”
“个人之事”
做慈善利他已经成为共识。说到做慈善是利己主义,经常会有非议。在徐小年看来,公益是“个人的事”。
公益活动的主体是个人和由自愿的个人组成的集体。虽然公益是面向大众的集体活动,受益者多数情况下是与自己无关的他人,但公益活动的公共性表征并不影响私人性。因此,公益行业有其特殊的奖惩原则。“社会可以有公益是好的舆论,政府也可以倡导和褒奖慈善事业,但不应该有预期或隐含的标准,不能对没有达到预期的人或集体采取显性或隐性的惩罚措施。”徐小年说。
公益和慈善是个人的事情,不代表在社会上不重要。“公益很重要,但它的重要性不在于公司在宣传册上加了一句‘过去一年我们公司赞助了多少所希望小学,参与了多少救灾活动’,而在于它关乎个人的精神道德生活。”徐小年补充道。
在道德原则的千百种来源中,有一种观点来自德国哲学家康德,即道德原则是针对人的,不能把人当作道德手段。许小年认为,投入到公益事业中,就是你资助山区的孩子读书,让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而不能把他们作为提升幸福感的工具。就算孩子不给你写感谢信,你也要写,因为这样的事情在道德上是正确的,与你的感受无关,与你是否从资助孩子中获得快乐无关。即使没有得到政府的表扬,没有得到公众对环保的赞许,你也要去做,因为这是一件惠及所有人的事情,你是在践行以人为本的道德法则。
就徐小年本人而言,他的公益实践之路确实做到了公益与私德、利他与利己的统一。其实早在很多年前,许小年就说过,“公益事业和自私并不矛盾,只有自私的人才会继续做公益事业。”徐小年的“自私”还有另外一层意思。
记者了解到,从2008年汶川地震开始,许小年已经投身公益行业13年。在接受采访时,他承认他被他的两个孩子露露和阿贵深深感动,他们在地震后得到了医疗资助。在徐小年看来,他只是付出了一点点努力,但他的两个孩子却回报了他人中最珍贵的真诚和充分的信任。这种远远超越物质和名利的快乐和满足,让徐小年心存感激。
公益与私德的相互滋养。许小年说:“当我们把公益和慈善作为个人道德实践的重要方式时,我们就是在为自己做公益,为自己的修养和道德生活做公益。只有为自己做公益,为自己的道德生活做公益慈善,公益事业才有持久的力量。不是为了外界的期待,不是为了某种责任,而是发自内心的主动去做公益。在s的支持下
“为他人着想,不如为自己谋,克制自己的私利,以仁行事,这就构成了人性的完善。”在崇尚商业向善的今天,亚当斯密的这句话依然适用。当个人实现了公益与私德的统一,企业应该如何践行商业文明,实现盈利与公益的双赢,企业家如何推动公益的创新成为了另一个话题。
“任何忽视人的企业,都很难说其业务有长期价值。”商业文明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创造。在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和秦朔朋友圈创始人秦朔看来,负责任的商业是一种文明。没有文明的商业,就没有文明和谐的社会。正因如此,企业应该从商业、资本、科技等角度,激发善的力量,获得更多人的福利和价值。
根据秦朔的分析,企业践行商业文明有四个阶段,即以正当的方式获取利润;以创新的方式创造消费者价值,促进生产力发展;对利益相关者产生积极的外部性;成为社会进步的阶梯,回馈社会。从长远来看,商业文明的实践应该是“从应对到策略,从他律到内生”。
从“捐赠”到“援助”,再到“创造”,企业家精神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社会责任深度和公益广度的重要因素。秦朔直言,“在促进股东利润和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企业也有责任增进社会的整体利益。天堂不是建立在公司的损益表上,而是建立在
在个人尽责之上,这个就是CSR。”
据了解,中欧校友在商业引领、创业超越、企业向善、人生幸福几个维度持续发挥企业家精神,做出了贡献。据会上发布的《2021中欧校友影响力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9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全球各地拥有26123位校友,分布在90个国家和地区。校友掌舵的全球五大交易所上市企业2020营收总值达7.3万亿元,超过当年全球第9大经济体加拿大的GDP(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校友负责企业或部门2020年总营收达183万亿元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创业企业数量达4.5万家,创业企业创造就业岗位578万个。
同时,校友企业家们“向善”也并未落下。记者获悉,超过一半校友在各级人大、政协任职或担任各类社会职务,参与慈善公益活动的比例也高达84%。受访校友平均每年会投入11天进行社会活动。在环保方面,中欧校友所在企业的环保相关费用占年营收比例平均为7%。另据《2021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企业社会责任白皮书》显示,中欧校友企业在社会责任7个维度(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公司经营管理、产品质量与创新、员工责任、多元化与机会平等、环境责任、社会贡献与责任)上的平均得分,均高于A股上市公司平均水平。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的一个半月内,中欧校友个人和企业捐款捐物累计接近18亿元,有7位中欧校友荣获“全国抗击新冠疫情民营经济先进个人”称号。在今年,无论是7月河南暴雨灾害,还是10月山西洪灾,中欧校友及其企业也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积极捐款捐物,践行社会责任。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脚踏实地,同道同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教授直言:“在当前的新时代,中国需要的是既有家国情怀又有全球视野的企业家,他们有高于商业成功的追求,以推动社会福祉的不断提升为己任”。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文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