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证券时报
见习记者 秦燕玲
8月20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举行50人论坛2022夏季峰会,相关政府部门领导、专家、学者、行业领袖就“金融助力稳增长与财富管理高质量发展”,共同交流探讨。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CWM50学术委员会主席白重恩表示,去年拉闸限电的问题,新能源消纳能力不够的问题,应对碳关税的问题,都要求我们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碳定价体系。
“在这个完整的碳定价体系中,电力价格和碳的价格一定要有联动,否则就不能解决我们面临的很多问题”,白重恩指出,“当然,这里面电价是特别重要,因为我们的二氧化碳排放中很大一部分(超过40%)来自发电,如果把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么减排要实现碳中和非常困难。”
白重恩认为,电价要反映排放成本,就应该和碳定价统筹选择,但改革电价阻力非常大。
“2021年拉闸限电的时候终于推动了多年电价的浮动,允许了一定的空间——对于工业用电允许它有一定的浮动,但是对于消费者的用电,居民的用电,基本是很难动的。”
从当前的解决办法和市场安排来看,白重恩认为,仍存在一些矛盾。白重恩指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自去年7月在电力行业试点,通过公式计算每个电力行业每年能拿到多少排放权配额,配额之内为免费,超过配额的排放权可从市场上购买。目前排放权交易量大约为1亿吨。
“我们全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有100多亿吨,通过碳交易市场交易的排放权比到碳排放量的1%,非常小的交易量”,白重恩指出,“虽然给了排放权,但企业,尤其是一些国企电力企业,基本不会把排放权拿出去卖,也造成交易量特别小。”
此外,从成本来看,电力企业免费获得排放权,价格上涨,下游用户承担成本,交易需求只在边际上,“所以那个交易对电力企业的平均成本,在边际成本会受到影响,但对它的平均成本几乎没有影响……而电力定价很多企业是考虑平均成本的,因为电力是价格管制行业,企业没有动力推动电价改变,即使电价改变了,分配也不合理,因为终端用户承担了所有的成本,而发电企业电价涨了,排放权没有支付成本,分配也不合理。”
解决这些问题,白重恩认为,应该对排放权方式做出改变,即不是把排放权给发电企业,而是把排放权给用户,包括消费者、用电生产者。
“给了用户以后,发电企业发电要排放,就需要排放权才能排放,怎么办呢?从市场上收购这些排放权。如果市场运行很有效,那么就会定出一个价格,然后发电企业的排放权的需求可以通过收购来获得”,白重恩解释称。
如此一来,发电企业虽然需要购买排放权,但是如果允许电价随之调整,收购排放权成本就可以有电价调整来对冲,对发电企业并不会产生特别大的负面冲击。对用电企业而言,排放权价格上去了,电价随之上涨。但是由于免费获得了排放权,排放权价格上涨了,出售排放权的收益就上涨。
“所以用户企业成本上去了,由排放权交易价格来对冲;发电企业成本上去了、购买排放权成本上去了,由电价上涨来对冲”,白重恩认为,各方收益和成本得到对冲,影响就不会太大。
此外,还可以让排放权不再免费发放,由国家拍卖。“因为有拍卖,电力企业面临成本价格也会涨,但是拍卖和碳税有同样问题,拍卖以后,终端用户负担增加了,怎么来对冲,对冲的困难跟刚才是一样的。”
“我们有管电力市场的,管排放权市场的等等众多部门之间怎么协调,这可能是现在最大的堵点”,白重恩认为,所以,如果可以实现部门间有效的协调,把排放权市场变得更加有效,让排放成本传导到电力市场,最后所有人做投资决策、消费决策的时候都考虑到排放成本,再做一些安排,“使得这样的机制不会产生过大的短期冲击,我相信我们的‘双碳’目标的实现会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