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2022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和大家分享了他心中的全球经济治理逻辑。
在张宇燕看来,全球的经济问题就是要维持全球强劲、可持续、包容和平衡增长,而增长的源泉实际就是技术进步、贸易收益和制度保障,这其中,制度保障是基本。张宇燕还提到,技术进步和贸易收益也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两个主要因素。
所谓全球经济治理,张宇燕认为,首先和人类的经济生活有关,其次则是世界政府缺位环境下产生的东西。“当我们说到治理时,指的是没有世界政府,各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之间坐下来讨价还价,谈成了一套规则体系。通过这套规则体系来保障自己的利益,实现自己的诉求,简单地说是通过协商形成的自我约束的一套规则。”
张宇燕直言,现在全球的主要问题是存在大量的治理赤字。“习主席2019年访问欧洲时,在几次演讲中都提到,当今世界存在的问题是四大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
“既然存在赤字,我们要解决,但是解决了,这里又出现问题了,大家有共同利益,要解决面临的全球问题,但是共同利益不是形成集体行动的充分条件,只是必要条件。”张宇燕补充道。“这其中会涉及集体行动难题和达成自我约束的规则问题。”
张宇燕提醒道,全球治理本身可能成为一些国家谋求自身利益、打压竞争对手的工具或手段,会涉及地缘政治竞争及大国博弈。
想要让自由贸易、让开放造福整个世界,在张宇燕看来,就需要考虑治理体系的覆盖范围、覆盖边界有没有标准。而决定治理的范围和边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市场规模和贸易收益。这其中,尤其需要注意大国博弈,因为大国博弈不仅仅是经济利益,还有地缘政治、权力,不光是追求互利共赢,还有我和你之间的差异。“这是一个负和博弈,不仅仅是零和博弈。”张宇燕强调。
二是文化传统、价值理念。“如美国在构建全球治理和区域治理时,特别强调志同道合,这是美国的文化传统。”张宇燕表示。
此外,张宇燕还提到,开放也是需要度量的。“开放要适度,要和这个国家的条件、区域条件、你的伙伴,以及全球各种各样的条件相适应。”
在全球治理面临各种各样挑战的当下,张宇燕强调,中国要推动对外开放,找到最适合中国开放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