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日前做客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孙冶方大讲堂”第六讲,就目前世界主要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余永定表示,美债发行的可持续性在短期内依然可以保持。随着数量宽松的退出和利息率上升,美国需在国债上支付的利息越来越多,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中长期可持续性值得怀疑。
余永定指出,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一直在执行扩张性财政政策,2020年美国联邦财政赤字已达到3.1万亿,赤字率14.9%,美国联邦政府国债与GDP之比不断攀升,预期在未来该比例还将继续上升。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测,2050年美国国债对GDP之比将达到250%。一个国家长期执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容忍国债对GDP之比的持续上升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利息率。目前,美国的国债收益率很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只有1.5%左右。因而,美债发行的可持续性在短期内依然可以保持。但是,随着数量宽松的退出和利息率上升,美国需在国债上支付的利息越来越多,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中长期可持续性值得怀疑。
余永定表示,通过东亚金融危机、日本经济金融危机、欧洲主权债危机、美国处理全球金融危机等成功克服通货收缩的情况来看,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是经济逆周期调节,特别是在通缩时期扩大有效需求的重要工具。通过对比日本的相关情况和数据可知,如果GDP增长能够保持较高速度或国债利息率可以保持在较低水平,就不必过分担心国债/GDP之比过高而导致财政崩溃。
当GDP增速放缓,利息率又无法保持较低水平时,国家央行可以通过购买包括本国国债在内的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或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资金的方式,使本国国债收益率(利息率)稳定在较低水平。1990年后期,日本国债对GDP比超过90%,引起朝野恐慌。日本在1996-1997年开始执行财政紧缩政策(“财政重建”)。但这种政策不但没有改善,反而引起经济衰退,恶化了财政状况。最后,日本政府不得不放弃财政紧缩政策,转而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并率先推出数量宽松政策。目前,日本的国债与GDP之比已经超过250%。但由于日本通过“量宽和质宽”,使国债收益率(利息率)维持在零上下,当初担心的财政崩溃并未发生。如果没有这种扩张性财政政策+量化宽松,日本经济恐怕会陷入更深、更持久的危机之中。
余永定指出,扩张性财政政策+量化宽松只是一种反危机政策。如果经济无法形成内生的增长动力,这种政策最终将归于失败。另一种情况是,如果经济增长已恢复正常,不及时退出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就可能会出现通货膨胀、汇率贬值等问题。反之,如果退出过快,经济就有可能重新跌入衰退。
经过长时间的量化宽松,今年以来,美国虽然已经看到通胀危机的信号,但经济增长和就业仍不尽如人意,美联储一直纠结于退出还是不退出的问题。年初的决定是暂时不能退出量化宽松。与此同时,美国政府依然在执行扩张性财政。2021年拜登政府开始执行美国的刺激计划,2020年美国的赤字率是14.9%,2021年预计超过10%。
余永定还分析了中国政府财政预算结构。余永定认为,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依然有进一步扩张的可能性。降低杠杆率要减少分子(债务),但更重要的是加大分母(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