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月29日,在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广州开发区金融工作局和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发建设办公室支持下,由中国投资协会创新投融资专业委员会、全联房地产商会金融工作委员会和万绿信用评价(广州)有限公司主办的2021中国国际绿色金融与绿色建筑论坛在中新广州知识城举行。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在题为《“十四五”时期的绿色机遇与挑战》主旨演讲中强调,“绿色建筑发展形势非常严峻,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大有可为。中国建筑碳排放量远远高于交通运输业和生产制造业。房地产建筑业怎样发展绿色建筑,减少碳排放形势严峻,也大有可为。” 以下为侯云春主旨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2021中国国际绿色金融与绿色建筑论坛,主办方给我出的题目是《“十四五”时期的绿色机遇与挑战》。借此我讲三句话。
第一句话,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压力很大、时间很紧,“十四五”期间能否按目标推进非常关键。压力大,首先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全世界消耗的能源,2019年为201亿吨,中国消耗了48.6亿吨,占24.13%,这是总量。在新增的能源消耗当中,中国占四分之三。中国是一个贫油、少汽、多煤的国家,中国煤炭消耗在世界全部国家中所占比例为51.73%。
2019年全世界的碳排放量为342亿吨,中国排放了98亿吨,占比为28.8%。这些数据表明,中国能源消耗总量特别是新增能源消耗量、煤炭消耗量和碳排放量都大大高于中国GDP在世界GDP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因此压力大——主要来自于国家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特别是煤炭消耗。
时间紧是说,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大家不要以为还有几十年可期,相对的国家碳减排的任务时间非常紧。发达国家碳排放的高峰时期已经过去,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无论是人均排放还是产业结构等各个方面都处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上升时期,在这短短的二三十年里,中国要走完发达国家花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走过的道路,时间上是非常紧张的。
“十四五”期间对于中国而言,是实现双碳目标非常关键的五年。在这期间,我们面临的压力非常大。特朗普下台后,美国拜登政府第一个到中国来访的是美国总统气候特使约翰克里,克里敦促中国关闭燃煤电厂,如不关闭,今后美国将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碳密集产品开征重税。大家知道,煤电在中国的电力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约占72%。关闭煤电厂,实际上就扼杀了中国的发展,我们绝对不可能答应。因此,我们现在面临的碳减排形势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面临挑战的同时也是机遇,战胜了挑战就是机遇。
第二句话,绿色建筑形势非常严峻,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大有可为。有资料表明,中国的建筑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国家碳排放总量的一半,约为50%,远远高于运输和制造业。大家一看到空气污染排放严重都以为是汽车的原因造成的,其实不然。中国每建造1平方米的房屋,产生的碳排放量约为0.8吨。
因此,在建筑方面怎样减少碳排放,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形势严峻的同时也大有可为。无论是在建筑的设计、材料和设备制造、建筑施工和建筑物运营方面,都有着节能减碳的广阔空间和良好前景。
比如设计方面怎样设计更为科学,将绿色配置集成设计,采光取暖尽量利用自然光。
再比如,在材料和设备建造方面怎样广泛使用节能材料,施工怎样搞好预加工、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等等,大有文章可做。最近大家都在看到奥运会,参会运动员居住的地方是晴海奥运村,这是日本试点氢能源的地方,重点发展推广氢能源。在中国,无论是新建建筑还是原有建筑,都可以在政府的推动下,安装分布式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这方面有些地方做得不错。
还比如,在建筑方面,绿色建筑应该是国家下一步节能减碳的主阵地,这方面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发展大有可为。
第三句话,国家节能减排,实现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双碳目标,要多措并举,同时发力。这点可以用5句话、20个字来概括。
一是理念先行。首先要树立坚定的绿色发展理念。
二是结构调整。不光是能源结构调整,整个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产品结构等,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
三是技术支撑。我们要依靠技术创新,广泛采用新技术——不仅是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的新技术,还要包括碳捕捉、碳封存,如何能够把二氧化碳作为资源再利用。
四是市场推动。我们要把政府政策引领和市场推动一并讲,既要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引领节能减排。同时更多的是要依靠市场推动,促使节能减排成为一个良性循环。
五是节能为重。首先要节约能源。比如取暖和制冷,就要调节到一个节电并减少碳排放的适宜温度——现在是冬天进屋脱衣服,夏天进屋穿衣服。
节能减排体现在方方面面,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行业都要努力。“十四五”期间实现节能减排、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双碳目标,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和困难同在。挑战很大,机遇更大;困难很多,但希望更多。中国实现节能减排的双碳目标任重但是道不能远,2030年、2060年是最后期限。
让我们为绿色发展、绿色建筑发展而共同努力!
谢谢大家!
备注:本文选自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在“2021中国国际绿色金融与绿色建筑论坛”上的主旨演讲,略有删改,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