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世界发展中,各国都有潜力和机会去‘风光风光’,谁能更好地发展风、光,谁就能更早的风光。”中国工程院院士,天府永兴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贺克斌教授在3月27日举办的首届“2022年天府碳中和论坛”上表示,这取决于能否建成大规模使用新能源的技术体系是关键,世界经济将从能源的资源依赖型走向能源的技术依赖型。
贺克斌在会上也指出,全球实现碳中和目标,正面临着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新能源关键材料产业供应链、碳中和路径约束下的生态环境演变三大挑战。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府永兴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贺克斌教授。
世界经济将从能源的资源依赖型走向能源的技术依赖型
“碳中和对世界未来发展有重大影响。未来几十年,可能都跟碳分不开。”贺克斌说。
截至去年年底已有130多个国家提出了碳中和承诺,覆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GDP、人口范围都超过了80%;其次,全球范围内许多头部企业也提出了碳中和承诺;此外,全球能源转型总投资、全球绿色债券发行和碳市场总交易额也有所上涨。贺克斌认为,这三点向外界释放出了一个信号:碳中和对世界未来发展有重大影响。
那以风能、光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的资源量能否支撑全球实现碳中和?贺克斌从总量与分布两方面回答了这一问题。他表示,从总量来看,国际能源署曾经算过一笔账,这个“账”的结论告诉我们,答案是肯定的,以风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资源量完全足够我们使用。
他认为当前有一个共识是,现存资源在未来几十年到两百年不等的时间里可能会被耗尽,但如果走向可再生能源道路,就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世界经济目前仅能依赖现存化石能源资源量的危机。
从能源分布来看,化石能源的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全世界排前5位的储量国就占据了全球3/4的煤以及2/3的油气,当前一些地缘政治矛盾也与之有关。而风光在全球分布虽不均匀,但与化石能源相比,其不均匀程度较低。绝不可能出现5个国家占全球3/4风、2/3太阳的情况,各国都拥有相当量的风和光。
“有人讲,未来世界发展中,各国都有潜力和机会去‘风光风光’,谁能更好地发展风光,谁就能更早的风光。这取决于谁能建成大规模使用新能源的技术体系,世界经济将从能源的资源依赖型走向能源的技术依赖型。”贺克斌说。
实现碳中和,世界面临技术创新等三大挑战
贺克斌也表示,想要实现碳中和目标,全球还面临着三大挑战。
贺克斌认为,第一大挑战是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据国际能源署报告显示,当前可再生资源量足够,但大规模稳定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支撑技术量还不足。全球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关键技术中,50%的技术尚未成熟,我国也仍有2/3的技术等待进一步的研发。因此,这也是未来全球要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
第二个挑战是来自新能源的产业供应链。贺克斌表示,从能源的资源依赖走向能源的技术依赖,并不意味着不再依赖各种矿产资源,反而在新能源体系里,很多关键材料也是矿产资源。举例来说,支撑风光装备的材料中就包含一些特定的稀有金属和稀土元素。如果风电中所含的多种稀土元素在未来也面临着严重短缺的问题,可能会成为风电装机的制约因素。
“如果全球产业链不合作的话,会推高成本,甚至出现新技术不够畅通的问题,也会对碳中和的实现带来阻碍。”贺克斌说。
第三个挑战是来自碳中和路径下约束生态环境的演变。贺克斌表示,在碳中和路径约束下,剧烈技术变革将改变社会经济产业结构,人类活动将在未来几十年内发生巨变,温室气体、大气污染物等人类活动排放将迅速减少。能源版图、产业布局和人类排放的变化将进一步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如何让减排对生态环境产生良性作用,而不产生更多新问题,这需要一些定量的综合模型把控。
“坐而论道,讲道理的‘道’已经讲得很多了,但我们很需要讲道路的‘道’,即如何实现减排增效的路径。我们可以通过综合效应模型的约束,使它真正一步一个脚印,按照良性推进、若干个效应优化的方向去努力。”贺克斌说。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王玮 发自四川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