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2023中关村“教育+科技”创新周在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正式开幕。本届创新周品牌焕新升级,依托中关村教育、科技、人才优势,以“创新驱动科教融汇,数字赋能立德树人”为主题,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教育与科技深度融汇趋势,聚焦教科融合前沿话题,深入探讨科学教育范式,积极发挥“教育+科技”驱动作用,打造“教育+科技”交流合作平台。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程培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马涛,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李永新,北京市海淀区委统战部副部长、海淀区工商联党组书记毕淑琴,中关村街道党工委书记董智杭,北京海淀置业集团总经理姚宏波,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主任杨丹共同启动2023中关村“教育+科技”创新周。
嘉宾共同启动2023中关村“教育+科技”创新周
开幕式由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总经理赵伟鹏主持。他表示,在教育与科技融合日趋加速的背景下,本届创新周焕新升级为“2023中关村‘教育+科技’创新周”,体现了创新周平台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战略使命,突出了海淀区、中关村科学城的优势和担当。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总经理 赵伟鹏
程培衡:融合数字技术与教育事业,切实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程培衡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程区长强调,海淀区始终以科技创新与教育资源作为优势资源要素,高度重视教育数字化建设工作。面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要正确把握课堂线下教育和数字化线上教育之间的融合互补,平衡满足教育资源优质均衡与多元个性供给的差异需求,让数字技术与教育事业的融合,切实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深化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提供海淀方案。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程培衡
马涛:正确看待和思考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模式的影响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马涛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教育部高度重视教育数字化转型,相关政策相继出台,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线启动,加强教育数字化建设多措并举,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也应运而生。面对数据时代,我们必须要理性思考、长远谋划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对教育模式产生的影响。在教育与科技的融汇中,通过重塑目标、把握机遇、合作共赢、创新范式、科学监管等系统性手段,塑造智慧教育新形态,加快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 马涛
李永新:科教深度融合是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公教育创始人李永新指出,科技元素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加快教育数字转型,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这是党中央对于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也是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重视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升数字化教育相关群体的信息素养,提高大规模数字化学习的应用水平,有力推动教育数字化领域的协同合作。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 李永新
主旨论坛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比较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秦琳主持。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比较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秦琳
褚宏启:注重因材施教,落实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国家督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褚宏启在《中小学英才学生的选拔与培养》主题演讲中指出,以拔尖创新人才等为代表的“英才”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发展英才教育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我国面临英才教育覆盖面小且中小学阶段英才开发不足的问题,要加强英才教育的顶层设计,注重因材施教,在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制定多样性的人才选拔机制,运用多种组织形式和方式方法培育英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国家督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褚宏启
单志广:教育正在面临智慧时代的深刻变革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国家大数据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第二届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员单志广作《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智慧教育》的主题演讲。他认为,智慧教育是利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对教育发展范式进行重塑和再造,是教育发展方式的智慧化变革。我们要摒弃应试训练的传统教育模式,以需求、目标和效果为导向,实现教育模式的革新升级。教育正在面临智慧时代的深刻变革,只有走差异化、个性化、智慧化、因材施教的全面教育创新之路,发挥人性的优势特点,才能与智能化浪潮相向而行。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 单志广
张双南:正确的科学教育将显著提升国家创新能力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双南以《科学教育的三位一体:科学史、科学方法与科学知识》为主题发表演讲。他指出,科学教育不应只传授科学知识,要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产生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利用现代技术提高科学教育的效率。正确的科学教育能够使下一代公民具备逻辑思维辨别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培养高素质科学创新人才,显著提升国家整体创新能力。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张双南
孙富春:以人工智能实现高效教学,为国家培养更多创造性人才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机器人中心主任孙富春在《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主题演讲中强调,人工智能时代的国际竞争实际上是创新人才之争。我们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强调多学科融合,重视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关注人机结合的制度体系与思维体系,注重创新人才的核心素养培养,实施个性化、多样性、适应性的人本教学,借助人工智能实现高效教学,为新时代国家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 孙富春
罗滨:教研工作的开展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海淀进校教育集团总校长罗滨以《数字赋能教师课程育人能力提升》为主题发表演讲。她指出,育人目标的升级、教师角色的转变、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教师的人机协同、资源链接、设计与组织等能力素养也提出了新要求。教师教研工作的开展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在更新教研理念、提供组织支持、升级教研内容等方面发力,以数字技术赋能新时代教师课程育人能力提升。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罗滨
杨威:教育数字化是时代的选择
希沃未来教育集团副总裁杨威在《数字化助力协同提质计划》主题演讲中表示,教育数字化是时代选择,对推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至关重要。他介绍,希沃致力于用数字化助力美好教育,构建支持教、学、研、管、评教育教学新生态,同时开展教师数字化能力提升支持项目,助力“协同提质计划”,促进师范生和国家重点帮扶县教师关于数字化教学教研能力的提升。
希沃未来教育集团副总裁 杨威
2023中关村“教育+科技”创新周由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发起,已连续举办9年。本届「创新周」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教育学会、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指导,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承办,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北京教育学院、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北京国际交流协会、北京市海淀区工商业联合会、北京市海淀区归国华侨联合会、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关村创业生态发展促进会支持,中关村创业大街、北京市海淀区数智教育商会、元宇宙教育实验室协办。
本届创新周将从5月27日至6月6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活动内容包含开幕式暨主旨论坛,11场平行论坛,5个教育工作坊,9天教育创新主题应用体验展等。